首页

搜索

第1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2/5页)

福,为大众师修福;第二个就是持名念佛,可以说修学善根。临命终的时候,这两种功德都现前。诸法因缘生,你有栽培这个善业,肯定会现前。

但是他是怎么现前呢?他是福报力先现前,六欲天次第现前,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整个六欲天次第现前。但是这个僧藏法师的心态,他自己认为“非所愿也”,这不是我心中的所求。所以六欲天现前以后,再次第地消失。最后他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极乐世界才现前,最后感应道交,往生极乐世界。《高僧传》的作者,在这里做出了评论。他说,临命终是一个人内忧外患的时刻,六欲天是何等的殊胜快乐,他为什么能够不为所动呢?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往生的念想。

所以诸位!我们一般正常人一辈子这样子走下来,我们造的业绝对不是净土的业而已,你肯定是造了很多很多多元化的业,各式各样的业,指不定临命终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业会先起现行。那么你怎么能够坚持到最后,等到阿弥陀佛的莲花现前跟他感应呢?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很坚定的往生的念想。如果你抱着一种六神无主、可有可无的心态,那你临命终的时候,肯定是什么东西一来你就跟它走了。所以,当我们透过皈依开始建立佛号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让这所有的佛号导归净土,就是怎么引导佛号。

当然,佛号是受我们心态的引导,“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当这个法界身的功德进入我们心中的时候,阿弥陀佛把功德释放出来,被我们接收到心中的时候,那阿弥陀佛就没有主动权了。就是阿弥陀佛本来是主动的,是无量的功德庄严,但是当这个佛号进入到我们内心的时候,佛陀丧失了主动权,由我们的念想来主导了,“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变成我们的内心来引导佛号。

所以我们这个课程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把我们平时所念的佛号在临命终的时候集合成一种往生的力量。要怎么做,这个重点,还不在于念佛的数目,而是心态的改变。也就是说,我们要怎么样减少娑婆世界的念想而增加往生的念想。就这个概念。

我们看讲义。从一种往生的因缘来说,我们分成四段来说明。

将述此义,大科分四

甲一、生命的主导

甲二、生命的转变

甲三、往生的力量

甲四、结示劝修 今初

第一个,我们谈谈生命的主导者。到底一个人的生命临命终他将往哪里而去?生从何来,死将何去,由什么因素在主导我们生命,首先要了解。

第二个,当我们的导向已经错误的时候——我们现在很清楚看到,我们生命的导向是往娑婆世界在主导的时候,我们应该产生一个什么样的转变?我们如何来改变这个趋势?这两段都是讲修行的理论。

第三个,就实修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建立一种往生的力量,透过这个往生力量的建立,把所有的阿弥陀佛的佛号导归净土?这第三个,这是我们的正宗分。

第四个,我们把前面的整个观念做一个总结,结示劝修,以一个偈颂做总结。

甲一、生命的主导

我们先看第一段。所有净土宗的人,都要先知道一件事情:生从何来,死将何去?就是我们生命临终的时候,有哪些因素是在主导着我们。

天台宗把生命的缘起分成三种概念。天台智者大师,他那个判教,藏通别圆四教,四教判教里面就把它判成三种缘起。

三种缘起

一、 业感缘起

我们一个人的人生,为什么他会快乐,为什么他会痛苦?为什么有些人死了以后能够做人,有些人要到三恶道去呢?第一个概念,就是业力不可思议,“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是学习佛法第一个概念,就是人生是由业力来主导的。

业感缘起的思想,是我们刚学佛时候的第一个概念。但这个概念,它的缺点,会创造一种对立的思考。如果你老是活在业力,你什么东西都是用业力思考,在你的人生当中,你的念想就是善业、恶业,然后就没有了。你根本没有空性的思考,没有心性的思考,只有业力的思考,那么,你这种人容易落入两种极端:

第一个,对生命过度地乐观。比方说人天种性。你既然“万般都是业,半点不由人”,那我来生想快乐,离苦得乐,我当然是多多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多修善业。这是第一种人。

这种人当然就不知道怕。他为什么做义工呢?他心中有一个强大的念想,就是观想来生美好的愿景。比方说财富,比方说名利,比方说甜蜜的眷属等等,人天种性。他看到了人生的蜂蜜,没有看到人生后面的刀锋。这是第一种人。所以业感缘起,第一个,对人生过度地乐观。

第二个,声闻人,对人生过度地悲观。既然“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那诸位知道,业力的东西是刹那刹那变化的,因为你造业的时候,你造善你也不是一直造善,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也是刹那刹那生灭,所以他变成一种思考,叫作灭色取空。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