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5章 略知一二 (第1/2页)

既然有了奔头,秦九章拉车更有动力了。

为了多了解北京城的情况,他经常主动多拉一小段距离,钻入胡同里面,完成“最后一公里”。

今天在前门大街拉了个50岁左右的老学究,前往北长街(紧挨着紫禁城西边城墙)。

平素里,许多车夫拉到胡同口就不进去了,除非多给一个大钱(以后如无特殊声明,“大钱”、“铜圆”,指的都是“当二十”的大枚铜钱,因为这个用得比较多,包括上海等地,都是如此)。

但昨天晚上下了一点小雨,地上有些泥泞。

秦九章注意到老学究穿着一双很干净的皮鞋,看反射光泽,估计刚擦不久。

这时的一双皮鞋随随便便就要十几块大洋,他们很爱惜,不舍得弄脏。

“我送您到门口吧。”秦九章说。

老学究推了推眼镜,很高兴:“有劳师傅。”

往里只走了六七十米就到了老学究的家,院子大门明显比秦九章住的大杂院好上太多。

老学究下了车,掏出一角二分钱给秦九章。

秦九章说:“先生,您给多了。”

“这点路不能让你白拉。”老学究很有礼貌。

秦九章没再推脱:“多谢。”

“听你说话,像念过书的人。”老学究说。

“略知一二。”秦九章说。

“难得啊,难得!”老学究感慨道,“这样吧,你等我一会儿,我还要去趟一院,再给你按一角二分如何?”

“一院”指的就是北大红楼。

自从1918年红楼落成,它就成了民国时期北大的核心校区,被称为“一院”。

而更早的公主府校区,也就是曾经的京师大学堂校址,则被称为了“二院”。(另外还有一些校区。)

这段距离两公里左右,一般只要八九分钱;何况这个老学究还是商量的口气,秦九章更愿意去文化圣地,便毫不犹豫地答应道:“我等您。”

老学究于是没有拿座位上的两本书和报纸,只身进了院子。

秦九章坐在一旁的台阶上静静等待。

对车夫来说,这是顶好的活儿,两趟加起来只拉不到五公里,就能挣2角4分钱,比平时多了差不多1角。

秦九章闲来无事,抄起老学究留下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报纸是英文的:英租界的《字林西报》。

秦九章感觉看这个比看之前捡的《晨报》还顺,因为它起码是按照自己更熟悉的从左往右方式书写。

又过了十几分钟,老学究从院子中走出。

上了车,秦九章便拉着老学究前往北大红楼。

车厢里的老学究突然向秦九章问道:“刚才我出门时,注意到你在看这份英文报纸,难道你能看懂?”

秦九章说:“略知一二。”

“刚才你就说略知一二,这个一二到底是多少?”老学究追问。

“七七八八吧。”秦九章边跑边说。

“七七八八?!”老学究讶道,“这可不是略知一二了!”

秦九章说:“坦诚讲,先生,我挺想买下这份报纸的,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夺人所爱。”

“哦?!”老学究更加惊讶,“此话怎讲?”

秦九章说:“我想把报纸上那篇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贤人的礼物》翻译成中文。”

“你——!”老学究张大嘴,呆呆地看着前面大汗淋漓拉着人力车的秦九章,震惊地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此时。

车已拉到北大红楼门口。

秦九章稳健地放下车把。

阳光洒在旁边崭新宏伟的红楼上,熠熠生辉。

老学究扶着车厢下了车,继续问道:“你竟然知道欧·亨利,甚至能说出这篇文章的名字!”

“略知一二。”秦九章笑了笑。

如果说得通俗一点,《贤人的礼物》的现代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麦琪的礼物》。

上过中学课本的文章!

不过这里面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30年代时,民国的译者犯了错误。

欧·亨利原文的名字叫做《The gift of the Magi》。

民国译者把“magi”音译成了“麦琪”。

包括秦九章在内,估计很多学生都以为文中的女主人公叫做“麦琪”,但一看文章发现并不是,女主人公叫做德拉,她的丈夫叫做吉姆。

那么麦琪是谁?

麦琪就是“贤人”。

实际上,Magi指的是耶稣降生时,来朝拜耶稣的三位东方的智者,他们为小耶稣送上了最珍贵的礼物。

这三人被翻译为“东方三博士”、或“三贤者”。

所以magi这个词还是复数形式,它的单数形式为Magus,波斯语中“占星术士”的意思。

是不是感觉有那么点熟悉

最近更新小说